• 快速访问通道
    • 学校首页
    • 学校首页
    • 学校首页
    • 学校首页
  • English Version
  • 首页
  • 组织机构
    1. 部门概况
    2. 部门领导
    3. 机构设置
    4. 挂靠单位
  • 管理文件
    1. 计划建设
    2. 教务管理
    3. 考试管理
    4. 实践教学
    5. 学籍管理
    6. 创新人才
    7. 质量管理
    8. 教学研究
    9. 医科管理
    10. 课程教材
  • 办事指南
    1. 综合事务
    2. 计划建设
    3. 教务管理
    4. 考试管理
    5. 实践教学
    6. 学籍管理
    7. 质量管理
    8. 教学研究
    9. 医科管理
  • 表格下载
    1. 计划建设
    2. 教务管理
    3. 考试管理
    4. 实践教学
    5. 学籍管理
    6. 质量管理
    7. 教学研究
    8. 医科管理
  • 课程建设
    1. 本科课程平台
    2. 模块课程
    3. 课程管理
  • 质量保障
    1. 教学简报
    2. 质量报告
  • 支部建设
    1. 学习园地
    2. 支部风采
    3. 支部机构
    4. 表彰奖励
  • 本科招生
  • 学校首页
  • 审核评估
    1. 本科审核评估专题网站
  • 首页
  • 组织机构
    • 返回
    • 部门概况
    • 部门领导
    • 机构设置
    • 挂靠单位
  • 管理文件
    • 返回
    • 计划建设
    • 教务管理
    • 考试管理
    • 实践教学
    • 学籍管理
    • 创新人才
    • 质量管理
    • 教学研究
    • 医科管理
    • 课程教材
  • 办事指南
    • 返回
    • 综合事务
    • 计划建设
    • 教务管理
    • 考试管理
    • 实践教学
    • 学籍管理
    • 质量管理
    • 教学研究
    • 医科管理
  • 表格下载
    • 返回
    • 计划建设
    • 教务管理
    • 考试管理
    • 实践教学
    • 学籍管理
    • 质量管理
    • 教学研究
    • 医科管理
  • 课程建设
    • 返回
    • 本科课程平台
    • 模块课程
    • 课程管理
  • 质量保障
    • 返回
    • 教学简报
    • 质量报告
  • 支部建设
    • 返回
    • 学习园地
    • 支部风采
    • 支部机构
    • 表彰奖励
  • 本科招生
  • 学校首页
  • 审核评估
    • 返回
    • 本科审核评估专题网站

风采展示

  • 院系风采
  • 支部风采
  • 出国交流
  • 学科竞赛
  • 最美教务员

出国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  >  风采展示  >  出国交流  >  正文

联合国学习之旅:跨越文化与专业的成长

作者:陈瑾仪    时间:2025-02-20    浏览:

联合国学习之旅:跨越文化与专业的成长

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陈瑾仪

 

2025年寒假,我有幸参与瑞士和法国两地的联合国主题学习项目。这段经历不仅让我深入国际事务的实践领域,更在跨文化沟通、专业知识与全球视野上实现了质的飞跃。

一、学术与实践结合的课程体系

项目以“商业与人文”为核心,课程内容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在“谈判技巧”课程中,通过模拟跨国发展案例,我掌握了利益平衡、跨文化谈判策略等关键技能;“公共演讲技巧”课程则通过即兴演讲训练和结构化表达练习,显著提升了我的逻辑呈现与临场应变能力。值得一提的是,我全程参与了“模拟联合国(MUN)”活动,代表马尔代夫围绕“全球海平面上升”议题展开讨论。为准备这一角色,我系统研究了小岛屿国家的脆弱性,结合马尔代夫现状提出了“国际气候补偿基金”与“可再生能源技术共享计划”两项提案,并最终推动会议形成了关于区域性预警系统合作的决议草案。这一过程让我深刻体会到,国际议题的解决需要兼顾科学理性与政治博弈。

IMG_20250116_104251

在瑞士日内瓦万国宫参加谈判技巧课程

二、国际组织的深度参访与讲座收获

项目期间,我们访问了多个国际机构并参与专题研讨。在世贸组织(WTO)的讲座中,专家以“数字贸易壁垒”为例剖析了多边谈判的复杂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则通过新兴市场债务案例分析,展示了全球经济治理的微观逻辑。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联合国难民署(UNHCR)的参访:通过叙利亚难民的援助案例,我理解了人道主义援助中“需求评估-资源调配-社区融入”的全链条机制。此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

关于全球发展的讨论,让我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中环境与人文的共生关系。这些经历使我跳脱书本框架,真正触摸到国际组织的运作脉络。

IMG_20250121_142438 (2)

在法国巴黎教科文组织参加世界银行相关讲座

三、人文浸润:博物馆与地标的文化启示

在日内瓦,红十字博物馆通过沉浸式展陈重现了人道救援的历史,让我对“中立、公正、独立”的原则有了具象化认知;百达翡丽博物馆则展现了精密工艺背后的匠心传承。转至巴黎,卢浮宫与奥赛博物馆的艺术巡礼,让我从印象派画作到古典雕塑中读懂了欧洲文明的演进密码;埃菲尔铁塔的登顶俯瞰与巴黎歌剧院的巴洛克穹顶,更让我直观感受到建筑作为文明载体的震撼力。这些参访不仅是美学熏陶,更启发我思考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守护文化多样性。

retouch_2025011322214525

人文参访

四、突破性成果与个人成长

项目期间,我始终以主动姿态参与:在世贸组织讲座中,我针对“发展中国家绿色技术转让壁垒”提出追问,引发专家长达20分钟的延伸讨论;在联合国职业规划培训中,我深入了解到进入联合国工作渠道,并且导师针对我的个人特色进行了具体职业规划和发展建议的提出。

RECTIFY_IMG_20250126_171406RECTIFY_IMG_20250126_171328

联合国推荐信及本次实训项目结业证书

最终,我以个人身份获得联合国官方推荐信(项目仅2人获此殊荣),信中特别认可了我“在跨文化场景中提出建设性方案的能力”。这份肯定,既源于对10余场讲座的全程高参与度,也得益于在模拟联合国中展现的政策研究深度。

IMG_20250124_130609

联合国工作人员Julian先生对MUN进行总结

五、反思与未来方向

此次经历彻底重塑了我的认知坐标系:在万国宫的议事厅里,我触摸到国际协议的诞生温度;在奥林匹克博物馆的圣火台前,我重新理解了“竞争与合作”的辩证关系。作为来自中国的学员,我既为祖国的发展成就自豪,也深感在全球议题中需要更主动地搭建沟通桥梁。未来,我计划深耕环境政策领域,将此次习得的谈判技巧、国际视野与人文关怀相结合,为应对气候变化等跨国挑战贡献智慧。这段旅程,不仅是一次学习经历,更是一份终身践行的责任承诺。

IMG_20250124_131631retouch_2025011611251061


个人活动照

IMG_20250113_160721

万国宫议事厅

上一篇:人文学院赴香港大学研学团之实践篇

下一篇:ICPC亚洲区域赛(香港站)参赛感想

本科生院地址:南三楼317办公室  联系电话:027-87542123  邮箱:jwc@hust.edu.cn

邮编:430074  本科生招生电话:027-87542228

Copyright © 2016  华中科技大学本科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