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PC亚洲区域赛(香港站)参赛感想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张思潼
2024年十二月的尾声,经过数月的准备,我和队友们踏上了前往香港理工大学参加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香港区域赛的旅程。作为计算机院的学生,我们对这项竞赛的盛名早有耳闻,因此在得知有机会参与时,内心满是紧张与激动的复杂情绪。
我们乘坐地方特色的双层公交到达港理工后,便被校园的精巧和现代所震撼。沿途的建筑以砖红色配色为主,穿着学生服的三两学生在树荫间悠悠地散步,为校园增添了沉静严肃的气氛。初来此地的我们不熟地方,所幸沿途热心的校内志愿者把我们带到了签到场地,并发放了纪念品和比赛服。换上茶白色服装的我们涌入更大片的茶白色队伍中,听着他们讨论自己新鲜的感受并一起参加了晚宴,结识了其他学校的可爱的队伍。

比赛前夕,我们团队进行了最后的准备。我们复习了算法、讨论了策略,并确保我们的板子完好无损。尽管我们已经准备了很久,但独属于第一场区域赛的紧张感仍然难以抑制。乘着夜色我们分享彼此的大学生活,又打开表格查看对手的过往战绩,在各种情感的交织中挨着彼此(香港的客房实在是有点小)渐渐地沉入梦乡。
比赛当天,我们早早地来到了比赛场地。现场的氛围紧张而兴奋,来自不同高校的队伍都在做最后的准备。比赛开始的信号响起,系统解锁,十三个程序设计题在我们面前摊开;我们迅速进入状态,开始了长达五小时的马拉松式编程挑战。
关于ICPC最令人喜欢的一点是:每解决一个问题,队伍面前就会被插上一个特定颜色的气球,气球之升起就像是动画中灵感灯泡的闪烁。随着前列的队伍面前不约而同地插上同一颜色的气球,我们迅速开始解决对应的试题并顺利通过。在之后漫长的时间里,我们分工合作,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代码、测试和调试。时间在紧张的思考和键盘敲击声中飞逝。我们解决了一些问题,但也遇到了难题。当我们终于通过第二个问题时,那种成就感和喜悦是无与伦比的。
比赛中,我们遇到了一些特别棘手的问题,例如双指针法计数有效序列和构造二维方格上符合要求的覆盖线。我们对这些问题作了很复杂的讨论,产生了不少天马行空的想法,构造的序列和网格交织满了草稿纸。有时候,看到场内不断升起的各色气球,我们几乎要放弃,但团队的坚持和不放弃的精神让我们作更多的尝试。最终,我们在比赛前数分钟尝试提交了完成的代码,等待评测结果。
当比赛结束的铃声响起时,我们松了一口气。尽管我们不确定我们的表现如何,但我们知道我们已经尽力。在等待结果的时候,我们与其他队伍和教练交流,分享了比赛经验和学习心得。这种交流让我们受益匪浅,也让我们意识到了与港中深等其他顶尖队伍之间的差距。最终,我们团队获得了铜奖,虽然没有达到预期,但我们已经非常满意。

比赛结束后,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香港理工大学。这次经历让我们对编程有了更深的理解和热爱。我们期待着下一次的挑战,也期待着在未来的编程道路上继续成长。
ICPC香港区域赛是我大学生活中最宝贵的经历之一。这次比赛不仅是一次编程技能的较量,更是一次团队合作和个人成长的旅程。我们学到了如何在压力下工作,如何快速得到解决问题的灵感,以及如何在团队中发挥每个人的长处。这次旅程虽然结束了,但它给我的启示和经验将伴随我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