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俄罗斯国立交通大学交流学习总结
——力学思维的淬炼与跨文化协作的成长
机械学院 U202210864 王昊
2025年4月,我有幸作为学校代表队的成员之一前往白俄罗斯国立交通大学参加国际大学生工程力学竞赛决赛,并于个人赛获得铜奖,和队友曹颖、郭俊泽一同获得团队赛第一名。此行不仅让我深入体验了东欧高等工程教育体系对基础学科的重视,更在实践中领悟了力学理论与工程应用深度融合的思维方式,让我收获满满。
分秒必争的备考:
在出发的前几个月,郑老师每周都会为我们准备定制的难题训练,让我们扎实掌握所有竞赛知识点,对于其中的重点难点老师更是不厌其烦地为我们剖析与讲解。在周末,郑老师也会牺牲自己的时间为我们线下辅导。正因为老师的辛勤付出,才有了我们对理论力学知识的精准把握!
出发后,我们仍然没有浪费任何时间,在火车上、酒店里、备考一直紧张地进行中。我们一遍又一遍地体会着郑老师传授给我们的“独门秘籍”。备考的压力很大,平时也占用了非常多的课余时间,但是此次能够与世界优秀学子同台竞技,因而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比重视。

初到白俄:
经历了十几个小时的赶路,我们辗转来到了明斯克机场。适应当地环境是我们面对的第一个问题:沟通的障碍、货币的兑换、电话卡的办理、寒冷的气候、不适的饮食……这些都给我们带来了困扰。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我们并没有因此而受影响,而是更加珍惜这次成长的经历。

比赛中的收获:
比赛当天,我们怀着紧张又期待的心情走进考场。考场内,来自世界各地的选手们都在专注地答题,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氛。在考试过程中,面对给出的八个综合性问题,我努力将其拆解分析,逐步解构。考试时间长达四个小时,但没有一分钟是多余的,这是一场能力与耐力综合考验。

团队赛中,我们三人相互配合,各自保证自己正确率的情况下,互相帮助队友核查计算结果,以保证整体正确率。
最终,在个人赛当中,我获得了铜奖。在团队赛当中,我们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一等奖。领奖那刻,我的内心十分喜悦,更多的是对老师一直以来的指导的感激之情。这不仅是对我们专业知识的肯定,更是对我们团队努力的回报!

白俄罗斯文化之旅:
在白俄罗斯的9个日夜,我不仅感受到明斯克地铁站穹顶上刻着的门捷列夫周期表所彰显的科学信仰,更从戈梅利宫前列宁的雕像中感受到伟人的光辉。

在这里的公园内,能看到亲人的松鼠、自在的白鸽,和许多热爱舞蹈的居民,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这里的人们生活节奏很慢,人文气息浓厚。

总结:
此次交流重塑了我的学术认知:基础力学绝非陈旧知识的集合,而是工程创新的源头活水;竞赛荣誉不仅是能力的证明,更是跨文化智慧的结晶。未来,我将以"力学为骨、工程为翼",在科研中践行"从理论到应用再到理论"的方法论,同时将跨国协作经验应用于实践,真正成长为具有全球视野的工程实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