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下午,我校启明书院-专题研讨班(第七期)在亮胜楼1206顺利举办。本期活动以“从‘能说会写’到‘能想会做’:大模型正在改变什么?”为主题,特邀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刘禹良担任主讲导师,吸引了来自未来技术学院、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等多个院(系)的10余名学生参加了此次研讨班学习,共同开启了一场关于大模型的深度探索之旅。

刘教授从背景、应用案例、模型局限、未来展望四个维度介绍了大模型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他先是介绍了Chatgpt的发展历程、训练流程、技术进展以及行业需求等,紧接着介绍了Deepseek-R1的背景、亮点、重要评价以及在数理逻辑、长文本理解等多方面的测评,他指出Deepseek-R1最突出的亮点是深度思考能力,且在很多方面超越同类模型。为了更直观地展示大模型的能力,刘教授现场展示运用 Deepseek-R1 进行智能化编程制作的一个小游戏,并不断升级难度探索Deepseek-R1的编程能力边界。最后,刘教授提出了大模型与哲学的联系,以及分析了大模型目前面临的挑战。
在互动环节中,同学们围绕大模型的技术边界与社会影响展开热烈讨论。有同学提问“如何平衡大模型的创新能力与伦理风险”,另有同学结合专业背景探讨“大模型在交叉学科中的适配路径”。刘教授逐一解答,并鼓励学生关注技术背后的哲学思考与跨学科协作。
此次研讨班不仅是一场知识的盛宴,更是一个交流的平台。同学们来自不同院系,带着不同的专业背景和思维方式,在交流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通过刘教授的讲解和互动讨论,同学们不仅深化了对大模型技术逻辑的理解,更对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有了全新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