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姜凡)11月16日,2024年度宝钢教育奖评审结果揭晓,本年度全国共有283位教师获宝钢优秀教师奖,其中10名教师获优秀教师特等奖,8名教师获优秀教师特等奖提名奖。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秦磊华教授荣获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提名奖,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张敏明、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李天匀、第二临床学院褚倩、口腔医学院毛靖四位教授荣获宝钢优秀教师奖。
秦磊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副院长,教育部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工程教育认证专家。先后获校优秀教师班主任、三育人奖、学生最喜爱的老师、省优秀共产党员、省“十佳”师德标兵、省五一劳动奖章、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优秀教师、高校计算机专业优秀教师等荣誉。主持建成智能硬件系统课程群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国家一流线上课程,选课学生达40余万人。获校课堂教学卓越奖、省教学名师、省教学成果奖、国家教学成果奖以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新工科正高组一等奖。指导学生社会实践和学科竞赛,获国家一等奖多项。
从教32年来,秦磊华教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师德高尚,为人师表,关爱学生。他倾情教学,勇于创新,是卓越课堂的引领者;他担当使命、潜心教研,是培育信创英才的辛勤耕耘者;他责任于心,担当于行,是一流课程与一流专业“双万计划”的积极推进者;他春风化雨,立德树人,是学生成长的坚定呵护者;他心系西部,送课入疆,是慕课西行的积极践行者。
张敏明,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教授、副书记兼副院长,下一代互联网接入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科技部“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总体组专家。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73计划课题等8个国家级科研项目,累计在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Photonics Research、Optics Letters等国际学术期刊及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从教二十多年来,张敏明教授一直坚持为本科生讲授《信号与线性系统》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评价位于学院前列。张敏明教授坚持当好本科生教师班主任,带领和激励学生早立大志,科研报国;坚持在一线改革本科教学,培育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主持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带领研究生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攻关卡脖子技术,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李天匀,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教授,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振动与噪声学组委员,湖北省声学学会常务理事,《振动工程学报》《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期刊编委。获得学校教学质量一等奖、学校“三育人奖”,主持及参加了多项国家级、省级、校级教学研究项目,现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骨干成员,湖北省高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船体振动》负责人、省级一流课程负责人、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负责人、课程责任教授和教学团队负责人。
李天匀教授长期从事船舶结构力学、振动与噪声控制领域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始终坚持工作在教学工作第一线,深受学生和同行好评。他爱岗敬业,治学严谨,潜心课程改革,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开展研究,引育并举,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褚倩,第二临床学院教授,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办公室主任、胸部肿瘤科主任。担任人民卫生出版社全国统编教材《医学导论课程思政案例库》的第一副主编、首批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团体与教学名师,参编《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获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湖北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等。
二十载从医从教路,褚倩教授凭着共产党员的赤诚,挚爱着医学教育事业,始终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得到患者信赖、学生爱戴、同行好评。在教学工作中,积极开展创新改革,在教书育人、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均有突出成绩。
毛靖,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原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护理学院院长、口腔医学院副院长。现任口腔正畸学系主任、口腔颌面发育与再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理事/正畸专委员会常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大重点项目53项、发表论文153篇、主编、副主编十三五/十四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等专著16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华中科技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教学质量二等奖/师表奖(师德风范奖)/研究生知心导师奖(育人伯乐奖)、全国白求恩式好医生、全国三八红旗手。
毛靖教授始终将立德树人视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努力将教书与育人、言传与身教、学术自由与规范相统一,争做“四有”好老师,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生。
宝钢教育基金始终坚持“奖掖优秀人才,力行尊师重教,推动产学合作,支持教育发展”的宗旨,30多年来,全国共计30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的近3万名师生获奖,在全国高校以及社会各界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被公认为是我国高等院校中分布面广、奖金总额多、荣誉度高、深受师生看重的全国性奖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