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院(系):
2025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已进入中后期阶段,为确保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各院(系)应依据《华中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办法》(校本〔2022〕1号)和《华中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标准》(本科生院〔2024〕22号)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中后期工作的管理,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组织管理
各院(系)要做好毕业设计(论文)中后期工作的落实和检查,督促学生严格按照学校2025届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节奏安排和要求开展毕业设计(论文),督促指导教师认真指导学生。
各院(系)应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结合专业特点,切实做好毕业设计(论文)中后期各阶段工作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
二、中期检查
各院(系)要结合期中教学检查,做好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合理掌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进度。
具体要求:学生填写学生工作记录本中的《华中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表》,指导教师检查给出意见并签名,院(系)审核通过后盖教务章。
三、论文查重
学校继续全面实行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院(系)在答辩前组织完成对全部毕业设计(论文)的检测工作。最终检测结果以以下4个方面的论文文字复制比(以下简称为“复制比”)为依据。原则上,“复制比”大于20%者,不允许参加答辩。
(1)论文文字复制比(去除本人已发表的文献);
(2) 跨语言论文文字复制比(去除本人已发表的外文文献);
(3)同届学生论文文字复制比;
(4)本人主辅修论文文字复制比。
四、论文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检测
学校从今年起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AIGC检测,在检测系统内上传毕业设计(论文)后, AIGC检测可与常规的论文查重同时进行,AIGC检测结果将和查重结果一并反馈给院(系)。
AIGC用于毕业设计(论文)的使用原则:AIGC仅可作为辅助手段,用于支持学生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但不能替代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原创性贡献。学生应确保AIGC生成的内容不影响其毕业设计(论文)中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学术价值。学生应对AIGC生成的内容承担最终责任,并确保其符合学术规范和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要求。
各院(系)应遵循以上原则并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毕业设计(论文)AIGC检测阈值,检测结果低于阈值可视为正常的技术辅助,超过阈值应启动人工复核或者学术伦理调查。
鼓励各院(系)各专业发布“禁止使用”、“有限使用”、“鼓励使用”、“开放使用”的具体场景。建议毕业设计(论文)禁用AI生成的环节:文献综述、研究方案设计、创新性方法设计、原始数据收集、理论推导、总结结论等学术创新核心章节。建议毕业设计(论文)可以使用AI辅助的环节:文献检索与整理、二次创作图表类型推荐与辅助制图、非创新性方法的AI工具辅助、参考文献格式整理。
五、毕业设计(论文)答辩
各院(系)应在5月20日前组织完成2025届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工作。
严把出口关。针对首次答辩不及格的毕业设计(论文),各院(系)应督促学生在其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按要求修改完善毕业设计(论文)。针对修改后达到要求的用于补答辩的毕业设计(论文),院(系)须组织抽检。每篇补答辩的毕业设计(论文)需经过3位同行专家评议合格后方可进行补答辩。院(系)报送补答辩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成绩时,须同时提供专家抽检结果。
鼓励院(系)多措并举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比如:组织院(系)级毕业设计(论文)抽检;首次答辩时随机抽取一定比例的学生进行院(系)公开答辩;对答辩成绩靠后的学生进行二次答辩或对其答辩材料进行二次审查等,不断提高我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六、毕业设计(论文)归档
毕业设计(论文)归档时,指导教师应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审查(形式审查的具体要求参见学生工作记录本中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形式审查表》),确保存档的毕业设计(论文)资料满足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要求,为后续学士学位论文信息报送和毕业设计(论文)国家级抽检打下良好基础。
七、校级抽检和国家级抽检
请各院(系)务必重视校级抽检和国家级抽检。国家级抽检(包括初检和复检)结果和校级抽检结果将一并纳入院(系)年度考核监测指标。
华中科技大学本科生院
2025年4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