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速访问通道
    • 学校首页
    • 学校首页
    • 学校首页
    • 学校首页
  • English Version
  • 首页
  • 组织机构
    1. 部门概况
    2. 部门领导
    3. 机构设置
    4. 挂靠单位
  • 管理文件
    1. 计划建设
    2. 教务管理
    3. 考试管理
    4. 实践教学
    5. 学籍管理
    6. 创新人才
    7. 质量管理
    8. 教学研究
    9. 医科管理
    10. 课程教材
  • 办事指南
    1. 综合事务
    2. 计划建设
    3. 教务管理
    4. 考试管理
    5. 实践教学
    6. 学籍管理
    7. 质量管理
    8. 教学研究
    9. 医科管理
  • 表格下载
    1. 计划建设
    2. 教务管理
    3. 考试管理
    4. 实践教学
    5. 学籍管理
    6. 质量管理
    7. 教学研究
    8. 医科管理
  • 课程建设
    1. 本科课程平台
    2. 模块课程
    3. 课程管理
  • 质量保障
    1. 教学简报
    2. 质量报告
  • 支部建设
    1. 学习园地
    2. 支部风采
    3. 支部机构
    4. 表彰奖励
  • 本科招生
  • 学校首页
  • 审核评估
    1. 本科审核评估专题网站
  • 首页
  • 组织机构
    • 返回
    • 部门概况
    • 部门领导
    • 机构设置
    • 挂靠单位
  • 管理文件
    • 返回
    • 计划建设
    • 教务管理
    • 考试管理
    • 实践教学
    • 学籍管理
    • 创新人才
    • 质量管理
    • 教学研究
    • 医科管理
    • 课程教材
  • 办事指南
    • 返回
    • 综合事务
    • 计划建设
    • 教务管理
    • 考试管理
    • 实践教学
    • 学籍管理
    • 质量管理
    • 教学研究
    • 医科管理
  • 表格下载
    • 返回
    • 计划建设
    • 教务管理
    • 考试管理
    • 实践教学
    • 学籍管理
    • 质量管理
    • 教学研究
    • 医科管理
  • 课程建设
    • 返回
    • 本科课程平台
    • 模块课程
    • 课程管理
  • 质量保障
    • 返回
    • 教学简报
    • 质量报告
  • 支部建设
    • 返回
    • 学习园地
    • 支部风采
    • 支部机构
    • 表彰奖励
  • 本科招生
  • 学校首页
  • 审核评估
    • 返回
    • 本科审核评估专题网站

风采展示

  • 院系风采
  • 支部风采
  • 出国交流
  • 学科竞赛
  • 最美教务员

出国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  >  风采展示  >  出国交流  >  正文

机械学院新加坡南洋理工交流实习报告之二

作者:朱亚宁    时间:2024-09-28    浏览:

 

 


《新加坡南洋理工交流实习报告》

 

班级: 先电2201班

姓名: 朱亚宁

学号: U202210610


 

一.引言:............................................................................................................................................................... 4

二.实习内容分析:............................................................................................................................................. 5

三、工程与社会...................................................................................................................................................... 8

四、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9

五、结语................................................................................................................................................................. 10

六、 附录............................................................................................................................................................... 11


一.引言:

在这个全球化和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工程专业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在实际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有幸参加了由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组织的2022级《专业社会实践》实习项目。这次实习不仅是一次学术之旅,更是一次深入了解工程与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关系的机会。

 

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加深对工程领域的认识,培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并在国际视野中审视工程专业的社会责任感。在为期九天的新加坡研学之旅中,我们参观了两所世界顶尖的教育机构——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以及多家在各自领域内具有创新精神和领导地位的企业。

 

通过这次实习,我期待能够:

·拓宽国际视野,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工程实践方式。

·学习先进的工程理念和技术,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反思工程专业在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在接下来的报告中,我将详细分享我在新加坡的所见所闻,包括在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的学习经历,以及对参访企业的深入分析。我希望通过这份报告,不仅记录下我个人的成长和收获,也能为同学们提供宝贵的学习和参考。

 

二.实习内容分析:

1. 校园探访与学术洞察

1.1 校园基础设施体验:

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的校园探访中,我对两校的基础设施和学术环境有了深刻的体验。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图书馆以其宽敞的空间、先进的信息技术设施和丰富的学术资源,成为了学术研究和知识探索的圣地。图书馆内的多媒体学习区、安静的个人研读区和互动讨论区,为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环境。

 

南洋理工大学的校园则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绿色生态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校园内的经典建筑不仅展现了学校的发展历程,也体现了对教育环境的深思熟虑。例如,开放式的庭院设计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而校园内的绿地和花园则提供了一个放松身心、激发创意的理想场所。

1.2 学术交流与研究生申请经验分享:

学术交流环节是此次实习的亮点之一。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我有幸与一位在可持续能源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博士生进行了深入交流。他分享了自己在太阳能转换效率提升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此外,博士生还详细介绍了撰写研究提案的技巧,以及如何与潜在导师建立有效沟通。

 

硕士生的分享则更加贴近我们的现实需求。他讲述了自己在申请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包括如何突出个人优势、选择合适的推荐人以及准备面试的策略。这些实用的建议为我们即将面临的研究生申请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在南洋理工大学,一位学长的分享同样让我受益匪浅。他不仅分享了自己在智能材料领域的研究进展,还提供了如何在研究生阶段进行有效学习和生活平衡的建议。学长的分享让我认识到,研究生生活不仅是学术探索的过程,更是个人成长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2. 南洋理工大学课程学习

在南洋理工大学的课程学习中,我有幸深入探索了工业4.0和智能制造领域的多个关键主题,以下是我对所学知识的详细回顾:

2.1 工业4.0概念与智能制造技术

课程首先对工业4.0进行了全面的介绍,我学习了这一概念如何重塑现代制造业的面貌。智能制造技术,包括自动化、机器人协作、以及智能传感器集成,是实现工业4.0愿景的基础。通过对这些技术的了解,我对制造业的未来趋势和潜在变革有了清晰的认识。

2.2 3D打印技术与应用

3D打印技术是智能制造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中,我不仅学习了3D打印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类型,还探讨了其在航空航天、医疗、汽车制造等行业的应用案例。3D打印技术在快速原型制造和个性化产品开发中的巨大潜力,让我对其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前景充满期待。

2.3 创新战略与智能工厂

课程进一步深入探讨了创新战略在智能工厂发展中的作用。我学习了如何通过战略管理来推动产品创新,以及如何利用智能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优化和大规模定制。这些知识帮助我理解了企业如何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保持竞争力。

2.4 数字孪生与网络物理系统

数字孪生技术作为智能制造中的前沿概念,课程中对其进行了深入讲解。我了解到了数字孪生在产品设计、测试和优化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与网络物理系统相结合,实现生产设备的实时监控和智能控制。

2.5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系统设计

人工智能(AI)是智能制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课程中,我学习了AI的基本原理,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并探讨了它们在智能制造系统设计中的应用。通过对智能代理和数据挖掘技术的了解,我对AI如何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有了深刻的认识。

2.6 机器人设计与智能制造业

机器人技术是智能制造的另一个关键领域。在课程中,我学习了机器人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机械结构、电子控制和编程。同时,我也了解了机器人在自动化生产线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如何通过运动控制、规划和搜索算法来提高生产效率。

 

3. 实验室参访

在南洋理工大学的实验室参访中,我获得了深入了解3D打印和光纤技术领域的宝贵机会。尽管没有亲手操作,但通过观察和讲解,我对这些实验室的先进仪器和技术有了全面的认识。

3.1 3D打印实验室

在3D打印实验室的参访中,我观察了各种高端3D打印设备,它们能够处理不同材料和复杂设计。实验室内展示了多台工业级3D打印机,包括但不限于选择性激光熔化(SLM)、直接能量沉积(DED)和立体光固化(SLA)等技术。这些设备不仅在精度和速度上表现出色,还支持多种材料,如金属粉末、树脂和工程塑料。

 

我了解到了3D打印技术在航空航天、医疗定制植入物、复杂机械部件制造等领域的应用。此外,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介绍了他们正在进行的研究项目,包括提高打印速度和效率的新材料和算法开发。

3.2光纤实验室

光纤实验室的参访让我对光纤通信和传感技术有了深入的了解。实验室配备了先进的光纤测试和表征设备,如光纤光谱仪、光时域反射计(OTDR)和光纤熔接机。这些仪器用于测量光纤的损耗、带宽和连接质量,对于保证通信网络的性能至关重要。

 

我学习了光纤的制造过程,包括光纤的拉制、涂层和测试。研究人员还展示了光纤布拉格光栅(FBG)的制作和应用,这是一种在光纤中写入周期性折射率变化以实现特定功能的传感器技术,广泛应用于温度、应变监测等领域。

3.3 实验室参访的收获

通过这次实验室参访,我对3D打印和光纤技术的原理、应用和研究前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观察这些高端设备和仪器的操作,以及听取研究人员对当前技术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的见解,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并激发了我对科技创新的思考。

4 企业参访

企业参访环节不仅加深了我对工业界运作的理解,更让我对技术创新有了直观的感受。

4.1人工智能企业

在这家人工智能企业,我获得了对AI技术深度应用的洞察。企业专家向我们介绍了机器学习算法的基础知识,包括监督学习、非监督学习以及强化学习的区别和应用场景。通过讲座,我了解到了神经网络的构建原理,以及它们在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的实际应用。

 

企业还展示了他们基于深度学习开发的最新项目,包括一个图像识别系统,它能够通过学习大量图像数据来识别和分类不同的物体。此外,我还观察了他们如何使用数据增强技术来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

4.2 western robot

在western robot的参访中,我学习到了制造机器人所需的多学科知识。企业工程师详细讲解了机器人设计的各个方面,包括机械设计、电子工程、传感器集成和编程。他们展示了一款灵活的机械狗,它能够在各种地形上行走,并执行复杂的任务。

 

此外,我还见识了一款先进的外骨骼设备,它能够帮助人们在工业环境中举起重物,减少身体负担。这些展示让我对机器人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能性和潜力有了更深的认识。

4.3 胜科纳米公司

在胜科纳米公司的实验室参访中,我深入了解了纳米技术领域的先进仪器和研究方法。研究人员向我展示了他们的实验室设备,包括用于纳米材料合成的化学气相沉积系统、用于材料表征的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

 

我学习了纳米材料的独特性质,如量子效应、表面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以及它们在电子器件、能源存储和生物医学工程中的应用。研究人员还分享了他们在纳米尺度下进行材料合成和器件制造的经验和挑战。

 

5.结业项目和Presentation

在新加坡的实习之旅中,我有幸参与了一个具有挑战性和教育意义的结业项目,该项目不仅锻炼了我的专业技能,也加深了我对团队合作重要性的理解。

 

5.1项目主题

我们的结业项目围绕“智能工厂中的物流自动化”这一主题展开,专注于自主移动机器人(Autonomous Mobile Robots, AMRs)在智能工厂物流自动化中的应用。我们的目标是分析AMRs的类型、功能,并探讨它们如何显著提高生产效率。

 

5.2 团队合作过程

在团队合作过程中,每个成员都发挥了自己的专长,我们共同完成了项目的各个阶段。从最初的概念构思到技术研究,再到最终的设计方案,我们通过分工合作,确保了项目的顺利进行。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是项目成功的关键,我们通过定期的会议和讨论,确保了信息的流通和任务的协调。

 

5.3 最终的Presentation

在最终的Presentation中,我们展示了一个创新的智能AMR设计方案。通过PPT,我们详细介绍了AMRs的应用场景,包括物料搬运、库存管理和质量检测。我们还对AMRs的导航技术、载荷能力和用户交互进行了深入的技术分析,并提出了我们的设计方案,包括模块化设计和关键技术规格。

 

我们的Presentation强调了智能AMRs的功能和优势,如导航和路径规划、数据收集与处理、系统集成和开放平台、定制模块和AI集成、安全系统和5G技术支持。此外,我们还讨论了项目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以及对未来发展前景的预测。

 

5.4 结语

通过这次结业项目和Presentation,我深刻体会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结合,以及团队合作在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中的重要性。这次经历不仅提升了我的专业技能,也增强了我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工程与社会

工程专业实践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在新加坡的实习经历让我对工程师在社会发展中的角色有了更加全面的理解。

1.工程专业实践的社会影响

工程专业实践对社会的影响是全面而深远的,以下是几个关键点的深入探讨:

经济发展与创新驱动:工程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实习中,我看到了3D打印技术如何促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和就业机会。这种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促进了个性化定制和按需生产。

就业机会的创造与技能要求: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新的就业机会不断涌现。然而,这也对劳动力市场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具备更高的技能和适应性。实习中,我意识到了终身学习和技能更新的重要性。

健康保障与医疗进步:在人工智能企业的参访中,我了解到AI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如通过深度学习算法辅助的医学影像分析,提高了疾病的早期诊断率。这不仅改善了患者的治疗效果,也为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了支持。

2.技术标准与法律法规

技术标准和法律法规为工程专业实践提供了规范和框架,确保了工程活动的质量和合规性:

·技术标准的制定与执行:技术标准的制定是为了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在3D打印和光纤通信领域,我了解到了国际标准对于推动技术创新和国际贸易的重要性。这些标准帮助企业减少技术壁垒,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法律法规的遵守与社会责任:法律法规的遵守不仅是法律要求,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在实习中,我学习到了工程师如何在设计和实施项目时,考虑环境保护法规、劳动保护法规等,确保工程项目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3.工程师的社会责任

作为未来工程师,我在实习中深刻体会到了我们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伦理考量与社会公正:工程师在进行技术决策时,需要考虑伦理和社会公正问题。例如,在设计公共工程项目时,需要考虑到不同社会群体的需求和利益,确保技术成果能够公平地惠及所有人。

·可持续性与环境保护:在实习中,我认识到了工程师在推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材料选择到能源使用,工程师需要在项目的每个阶段都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推动绿色技术和可持续解决方案的应用。

创新精神与领导力培养:面对快速变化的技术环境,工程师需要具备创新精神和领导力。在实习中,我被鼓励去思考如何将新技术应用于解决现实问题,并学习如何领导团队实现技术突破。

四、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工程实践中不可或缺的考量因素,以下是我在实习中的观察和学习:

1.环境影响评估

在实习期间,我对工程专业实践如何进行环境影响评估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生命周期评估:我学习了如何评估产品从原材料获取、生产、使用到废弃的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的影响。这种评估帮助工程师识别产品周期中的关键环境影响点,并寻求改进方案。

·风险管理和缓解措施: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企业参访中,我了解到企业如何评估其技术应用可能带来的环境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和缓解措施。例如,使用更环保的材料和节能设计来减少碳足迹。

2.可持续发展的工程实践

实习过程中,我观察到多个可持续发展的工程实践案例,以下是几个关键点:

·绿色制造:在3D打印实验室,我看到了如何通过优化打印参数和使用可回收材料来减少制造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废物产生。这种绿色制造技术有助于实现更加可持续的生产方式。

·能源效率:在参访人工智能企业时,我了解到了他们如何通过算法优化来提高能源效率,例如,通过智能调度系统减少数据中心的能耗。

可持续材料的研发:在胜科纳米公司的参访中,我学习了纳米技术如何促进可持续材料的研发。研究人员正在探索使用纳米技术来增强材料的性能,同时减少对有害化学物质的依赖。

3.环境友好型设计

在实习中,我认识到了环境友好型设计在工程实践中的重要性。

·设计可持续性:工程师在设计新产品时,需要考虑其对环境的长期影响,包括使用可再生资源、减少废物和降低能源消耗。在western robot公司,我看到了他们如何设计更轻巧、能效更高的机器人,以减少材料使用和能源需求。

·循环经济:实习期间,我了解到了循环经济的概念,即通过回收和再利用来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在多个企业的参访中,我看到了他们如何实施循环经济的原则,例如通过回收旧机器人部件来生产新的产品。

4.社会和环境的双重效益

在实习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工程实践在实现社会和环境双重效益方面的潜力。

·社区参与:工程师在项目规划和实施过程中,需要与当地社区合作,确保工程项目不仅满足技术需求,也符合社区的环境和社会期望。

·政策和法规的遵守:通过遵守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工程师可以确保工程项目的可持续性,并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五、结语

随着我在新加坡的实习之旅接近尾声,我深感这段经历对我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在这段旅程中,我不仅获得了宝贵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我对工程实践在社会和环境中的角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1.实习经历的总结

通过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的学习,以及对多家企业的参访,我得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我学习了先进的工程理念,如工业4.0、人工智能、3D打印和纳米技术,这些理念正在塑造着工程界的未来。我也见识了工程师如何运用这些技术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并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2.反思学习成果

实习期间的学习成果让我反思了作为工程师的责任。我意识到,工程设计和决策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环境影响评估、绿色制造和可持续材料的研发等概念,已经深深植入我的设计思维中。我学会了如何在创新和可持续性之间寻找平衡点,以实现工程项目的长期价值。

 

3.展望个人职业发展

展望未来,我期望将实习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应用到我的职业生涯中。我相信,持续的学习和创新将是推动我职业发展的关键。我也希望能够参与到更多具有社会意义和环境友好性的项目中,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自己的贡献。

 

4.结合新加坡之旅的思考

新加坡之旅让我见证了一个多元文化和高度发达的社会如何通过先进的工程实践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这个城市国家的绿色建筑、清洁能源政策和创新技术的应用,为我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学习榜样。我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借鉴新加坡的可持续发展经验,为建设更加绿色、智能和包容的世界贡献力量。

 

六、附录:实习照片

微信图片_20240822100707微信图片_20240822100655微信图片_20240822100658微信图片_20240822100650微信图片_20240822100636微信图片_20240822100631微信图片_20240822100703微信图片_20240822100617


 

  • 附件【实习报告-朱亚宁.docx】已下载次

上一篇:机械学院优秀本科生赴新加坡参加南洋理工大学智能制造学习项目

下一篇:机械学院新加坡南洋理工交流实习报告之一

本科生院地址:南三楼317办公室  联系电话:027-87542123  邮箱:jwc@hust.edu.cn

邮编:430074  本科生招生电话:027-87542228

Copyright © 2016  华中科技大学本科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