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速访问通道
    • 学校首页
    • 学校首页
    • 学校首页
    • 学校首页
  • English Version
  • 首页
  • 组织机构
    1. 部门概况
    2. 部门领导
    3. 机构设置
    4. 挂靠单位
  • 管理文件
    1. 计划建设
    2. 教务管理
    3. 考试管理
    4. 实践教学
    5. 学籍管理
    6. 创新人才
    7. 质量管理
    8. 教学研究
    9. 医科管理
    10. 课程教材
  • 办事指南
    1. 综合事务
    2. 计划建设
    3. 教务管理
    4. 考试管理
    5. 实践教学
    6. 学籍管理
    7. 质量管理
    8. 教学研究
    9. 医科管理
  • 表格下载
    1. 计划建设
    2. 教务管理
    3. 考试管理
    4. 实践教学
    5. 学籍管理
    6. 质量管理
    7. 教学研究
    8. 医科管理
  • 课程建设
    1. 本科课程平台
    2. 模块课程
    3. 课程管理
  • 质量保障
    1. 教学简报
    2. 质量报告
  • 支部建设
    1. 学习园地
    2. 支部风采
    3. 支部机构
    4. 表彰奖励
  • 本科招生
  • 学校首页
  • 审核评估
    1. 本科审核评估专题网站
  • 首页
  • 组织机构
    • 返回
    • 部门概况
    • 部门领导
    • 机构设置
    • 挂靠单位
  • 管理文件
    • 返回
    • 计划建设
    • 教务管理
    • 考试管理
    • 实践教学
    • 学籍管理
    • 创新人才
    • 质量管理
    • 教学研究
    • 医科管理
    • 课程教材
  • 办事指南
    • 返回
    • 综合事务
    • 计划建设
    • 教务管理
    • 考试管理
    • 实践教学
    • 学籍管理
    • 质量管理
    • 教学研究
    • 医科管理
  • 表格下载
    • 返回
    • 计划建设
    • 教务管理
    • 考试管理
    • 实践教学
    • 学籍管理
    • 质量管理
    • 教学研究
    • 医科管理
  • 课程建设
    • 返回
    • 本科课程平台
    • 模块课程
    • 课程管理
  • 质量保障
    • 返回
    • 教学简报
    • 质量报告
  • 支部建设
    • 返回
    • 学习园地
    • 支部风采
    • 支部机构
    • 表彰奖励
  • 本科招生
  • 学校首页
  • 审核评估
    • 返回
    • 本科审核评估专题网站

风采展示

  • 院系风采
  • 支部风采
  • 出国交流
  • 学科竞赛
  • 最美教务员

出国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  >  风采展示  >  出国交流  >  正文

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交换心得

作者:张冰怡    时间:2024-07-03    浏览:

(工程科学学院 张冰怡)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在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School of Informatics的六个月交换生经历已落下帷幕。回顾这段宝贵的经历,我怀着满足与感慨,记录下了这段时间的点点滴滴,希望能为未来的道路留下坚实的足迹。

上课

图1 上课

在出发前,我对自己的交流生涯进行了详细的规划。我希望通过这次交流,不仅能在学术上有所获益,更能在语言和文化上有所收获。我选择了四门课程进行学习:Computational Neuroscience、Basic physiological MRI and analysis techniques for Neural-Application、Engineering Dynamics以及德语。 Computational Neuroscience让我真正体会到了实验与理论的密切联系,使我对神经系统的数学模型与算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对我的本科学习是一个巨大的补充。而Basic physiological MRI and analysis techniques for Neural-Application课程让我获得了实际操作高端医疗成像设备的机会,这些技术的精密与复杂,让我对未来的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充满了向往。Engineering Dynamics的学习,虽然在一开始因为理论性强和难度系数高让我倍感压力,但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我克服了困难,逐渐凝聚出对动力系统的深层次认识。这门课程不仅增强了我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让我对跨学科的突破有了新的认识。

复习

图2 期末周复习

我特别感谢我从选择课程到平日学习中得到的帮助与指导,慕尼黑工业大学的教授们富有激情和责任心,他们通晓的知识和专业的态度深深吸引和鼓舞了我,这对于我的学术提升和个人发展无疑有着深远的影响。另外,我也非常高兴能选择学习德语。尽管开始时困难重重,我仍然坚持不懈地学习这门新语言。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能够越来越自信地用德语交流,这对我的未来留学和生活有莫大的帮助。

Informatics学院大滑梯

图3 Informatics学院大滑梯合影留念

除了专业学习以外,我也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德国浓厚的学术氛围与丰富的文化生活中。无论是学院组织的交流活动,还是日常的城市探索,都让我体会到了不同于国内的教育体验和生活方式。我参观了多个历史悠久的博物馆,沉浸在音乐、艺术与科学的融合之中。这些经历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也提高了我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爬山

图4 爬山

六个月的时间虽短,却包含了太多珍贵的记忆与体验。我相信,这些经历不仅仅丰富了我的本科学习,更为我将来的学术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现在,我带着满载的学识与经验,准备好迎接新的挑战。 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华中科技大学、工程科学学院提供了这次宝贵的交换机会,同时感谢所有教导我、辅导我、支持我的人。不论是在知识上的启蒙,还是生活上的关怀,我都将这些温暖的力量深藏心中。感谢我的亲人和朋友,你们默默的支持与陪伴,是我坚实的后盾。 展望未来,我对生物医学工程相关的交叉学科应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未来的道路上,我将继续探索,不断学习,用我的知识和热情,去开辟更为辉煌的天地。

 

 

 

 

 

 

上一篇:真理与热爱的学习之旅——海外交流学习总结

下一篇:海外交流总结

本科生院地址:南三楼317办公室  联系电话:027-87542123  邮箱:jwc@hust.edu.cn

邮编:430074  本科生招生电话:027-87542228

Copyright © 2016  华中科技大学本科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