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2011〕1号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育人为本、创新是魂、责任以行”的办学理念,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实施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提升工程。以深化教风学风建设为抓手,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以教学方法改革为突破口,以评价体系改革为导向,以实践教学改革为重点,完善创新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探索各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本科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遵循学科规律,强化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加强教学信息平台建设,保障本科教学的高效有序,努力实现“一流教学、一流本科”的办学目标。
一、实施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提升工程,深化教学改革
1、制定教学改革与发展规划,明确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根据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和985工程建设方案,以院(系)为主体,自主制定各院(系)“十二五”教学改革与发展规划。各院(系)教学改革与发展规划应以学生为中心,以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目的,抓住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关键因素,以教学理念、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评价方法、教学环境为重点,明确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结合本院(系)实际,制定教学改革方案,并严格实施,逐步形成具有示范作用的教学成果。
学校将各院(系)教学改革与发展规划作为教学研究立项的依据。
2、推进教学质量工程的项目建设,提高教学改革的效果
加强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的管理,实施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的年度检查、中期检查和结题工作,推进研究成果的应用,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验教学改革、全英语(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3、实施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提升工程
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根据教育部、财政部的具体实施方案,实施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提升工程。
4、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推进教学改革
推进课程改革。将教学质量工程的研究成果落实到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之中,研究制定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课程体系,加大外语、数学、物理等基础课程的改革力度,建立学科大类课程分层课程体系,加强专业课程的整合。
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减轻学生课内教学任务,设置课内、课外学时,降低总学分、周学时,鼓励将研究性学习、基于项目(问题)的学习列入人才培养计划,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实施教学计划评审制度。按学科大类对教学计划进行专家评审。
二、实施创新教育改革计划,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教育计划,探索工程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完善工程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完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和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各实验班管理办法。在2010年机械类、电气类、材料、能源类卓越工程师创新实验班的基础上,2011年计划在电信、计算机、光电、软件工程、土木、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建立卓越工程创新实验班。年计划招生320人。
建立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在加强现有工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基础上,根据专业的行业要求,与相关大型企业构建战略联盟,建立人才培养和行业前沿科学研究战略合作关系,建立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为学生配备业界导师,把企业作为工程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方位推进产学研合作。
2、实施卓越医生培养计划,加强医学教育改革
实施卓越医生培养计划。根据教育部卓越人才培养的总体计划,在医学教育改革的基础上,组织医学院各院(系)高标准制定我校卓越医生培养计划的总体方案,并向教育部申报。在中德临床医学专业实验班和长学制医学教育改革的基础上,建立卓越医生培养计划实验班,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
推进医学教育国际化。以卓越医生培养计划实验班为依托,按国际医学教育的高标准要求,借鉴国际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加强与国际一流医学院校的交流与合作,使PBL教学方法、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课程模式、形成性和综合性评价等教学改革进一步精细化,大力推进E-LEARNING改革,为全面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发挥示范作用。
3、实施人文社会和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探索文科和基础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探索人文社会和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经济学、管理学创新实验班为依托,以培养未来杰出的经济、管理人才为目标,探索人文社会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物理学、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光电、自动化基础学科实验班为依托,以培养未来杰出的科学家为目标,进一步探索基础学科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4、加强多学科交叉,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
进一步推进双学位、辅修专业、辅修课程的教学工作,加强示范性学生团队建设,扩展本科生视野,营造多学科交叉的育人环境。发挥工医的学科优势,探索学科交叉的人才培养机制,初步构建医工交叉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以深化教风学风建设为抓手,完善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
1、以教学方法改革为突破口,大力推进研究性学习
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研讨式等教学方法,实施以基于问题、基于项目的教学方法改革,注重学生的团队学习、团队研究和团队协作,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实践。
建立健全国家、学校和院(系)三级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学生创新团队和基地建设,搭建和拓宽学生科技创新平台,推进各院(系)设立本科生科技创新项目,发挥科学研究对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大幅度提高学生参与科研创新活动的比例。
学校将基于项目(问题)学习的课程改革作为教学研究与改革立项的重点。鼓励院(系)建设教学研究与改革立项制度。研究制定推进面上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制度机制。
2、以评价体系改革为导向,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建立教师教学工作考核制度。学校制定教师教学工作考核的管理办法,建立院(系)教学负责人、课程教学负责人对教师教学工作的年度考核制度,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结果作为教学职称评聘、教师考核的必备条件。
完善教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大对优秀教师的激励力度,经相应教学委员会认定教学效果、教学研究与改革特别优秀的教师,在职称评聘和教师考核方面,适当放宽对科研业绩的要求,开辟“绿色通道”;强化教学工作一票否决制,达不到教学基本条件的教师,不得评聘教学职称。
全校教师教学职称评聘和教师考核,应征求相应院(系)教学管理负责人和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的意见。
发挥学业评价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全过程、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之中。推进各院(系)学生学业评价改革试点。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强化形成性评价,加强各门课程的考试(核)学生学习过程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平时测验、大作业、课程论文(综述)、基于问题(项目)学习等多种评价形式,并作为平时成绩纳入课程总成绩。
进一步改革课程的终结性评价。提高命题质量,注重学生能力评价,不得不作修改地使用近4年内学生考试使用过的原试题。改革试点课程终结性评价成绩一般不得高于课程总成绩的50%。
建立教师教学评价和学生学业评价的检查制度,并纳入院(系)年度考核。进一步完善院(系)教学工作评价制度,加大对院(系)教学工作的激励力度,强化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3、以实践教学改革为重点,引导学生主动实践
以工程实训、物理实验等实践教学改革为重点,加强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树立学生主动实践的意识。
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中大力推进基于项目(问题)的实践教学改革,引导学生主动实践。
4、以教学基层组织建设为基石,加强教学基本建设
推进各院(系)教学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将基层教学组织作为加强课程建设的重要保障。以课程(群)为单位逐步建立健全教研室或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青年教师传帮带和团队合作机制,开展常规的教研活动。
推进各院(系)对各基层教学组织开展定期评估,并定期开展院(系)教学学术活动,不断提高课程建设水平,保障教学效果。
5、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进一步完善院(系)教学评估工作。把教风学风作为院(系)教学工作评价的重要内容,修订院(系)教学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完善评估办法。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明确教学质量保障的基本思路,明晰教学质量保障的主要内容和关键环节,探索教学质量保障的体制机制,制定教学质量保障的具体方案,构建和完善教学质量的保障体系。
四、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强化主动服务意识
1、加强教学管理改革,强化院(系)主体地位,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遵循学科特点,尊重学科特点,实施分类指导、分类管理。在实施按学科分类院(系)教学评价的基础上,对工、医、理、文各学科教学改革、建设和管理实施分类指导、分类管理。建立教学例会制度、各学科教学专家组织、教学评价专家库,充分发挥教学专家在教学改革、建设和管理中的作用。完善医科教学管理体制。强化院(系)主体地位。
加强学生学籍、学位授予管理。进一步规范学籍电子注册工作,完善学籍管理文件,实施学业管理改革试点,做好本科生学位授予工作。
做好七校联合办学的各项工作和对口支援的各项工作;做好全国临床技能大赛的组织工作和医学综合考试工作;做好湖北省高考部分科目的评卷工作及各类大型考试的组织工作和保密安全工作。加强诚信教育,严肃考试纪律。
2、加强教学信息平台建设,强化服务意识
进一步完善“所有管理制度上网,所有教学安排上网,所有办事流程上网”的做法;强化网上“课程中心”的教学辅助功能,促进师生之间的网络交流;加强“教学方法与技术研究支持中心”和“教师成长中心”的建设,为青年教师提供教学方法培训。
进一步推进学校学生注册管理改革,做好学期注册、新生信息登记管理,完善信息化服务与宣传。进一步建设学校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做好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及其运载平台维护和建设工作,推进学校管理信息化。
完善HUB系统的功能,利用HUB系统中的统一通讯平台,即时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通过掌上华中大手机平台,增加发布教学有关信息,让广大学子及时了解学校的相关政策;为教师营造人性化的工作环境。
进一步完善“学习指南到位、导师配备到位、咨询服务到位”的做法,为学生营造个性发展的空间;建立学生个性发展支持计划,服务于学生的创新实践需求;向有需求的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和帮助,尤其是向学业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学术发展指导与支持。
3、加强宣传工作,树立“一流教学,一流本科”形象
创办本科教学刊物,宣传教育教学改革的思想理念,发挥教学成果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引领本科教学改革、建设与管理。总结宣传教学质量工程所取得的教学成果。建立年度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库。
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积极开展争先创优活动
加强党支部的自身建设。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发扬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做好与能源学院党总支共建优良学风班的各项工作,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做好工、青、团、妇等团体工作,加强与党外人士的联系,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学习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中纪委全会精神,增强廉政意识,加强廉政建设,做到“一岗双责”。在管理工作中,贯彻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增强法纪意识。
以处风建设促进教风学风建设。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保障正常的教学秩序,推进教务处内部的管理制度和机制的建设与创新,以处风建设带动各院(系)教风学风建设,提高全校的教风学风建设水平。
华中科技大学教务处
二O一一年二月十七日